时间:2022-08-27 21:00:16 | 浏览:2194
1、自己有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自己有没有稳定的居住地?
3、自己有没有时间陪伴照顾?
4、谁能带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请思考清楚后再往下翻。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了:
1、哺乳期的孩子,原则都是由母亲抚养。
2、两周岁以下,原则由母亲抚养。例外:
a、除协商一致,由父亲抚养,且对子女无不利影响的;
b、母亲患有严重疾病的(比如恶性传染病);
c、母亲有抚养条件但不尽抚养义务,父亲请求抚养的;
d、因为其他原因无法随母亲一起生活的。
3、两周岁以上八周岁以下,父母均想养的,优先从下面几点考虑:
a、丧失生育能力的;
b、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环境不利于成长的;
c、无其他子女,且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d、另一方严重疾病或不利于子女成长;
e、祖父母、外祖父母长期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
4、八周岁以上,双方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考虑子女的意愿。
从年龄上,法律列举的比较完整,那么我们从时间、性别、能力来进行解析:
1、时间上。子女出生后,在不轻易改变孩子现有的生活成长环境为前提下,看与谁生活时间更长,谁近期跟子女居住时间长;(比如在离婚前的分居期间,孩子一直跟着女方住)
2、性别上。女孩2-8岁判归母亲的概率大于父亲,男孩2-4岁判归母亲的概率大于父亲,5-8岁判归父亲的概率稍大于母亲。(这些数据是根据个案统计,不能代表全部,仅供参考)
3、能力上。住房条件、经济收入、工作性质、文化程度、长辈健在、照料能力、教育能力。(不宜抚养的情况:爱赌博、有吸毒、传染病、婚外情、家暴、虐待)
来源:法律公开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5日讯(记者耿珊珊通讯员姜泰阳)武汉市民赵先生与梁某、刘某签合同合伙炒股,结果赔个精光。在合同履行的3个月中,赵先生共向梁、刘支付利息67万元,还追加了保证金34万元。后因证券账户市值触及预警线,赵先生无力追加保证金,梁某通知赵先生后将账户平仓,取出自己投入的120万元并修改了账户密码。
上海一中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袁亮应支付的抚养费标准是多少,以及一审法院将离婚协议中约定的每月抚养费7000元调整为5000元依据是否充分。上海一中院遂驳回袁亮上诉请求,判决袁亮补付抚养费18万元,并改判袁亮自2020年12月起支付小浩抚养费7000元,至小浩18周岁止。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消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份各省集中下调公立医院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单人单检从每人份120元以上降至80元左右。截至9月16日,已有广东、湖北、上海、天津、河北等共计30个省份下调公立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绝大多数省份将单人单检价格降至每人份60元或更低水平,10人混检价格降至每人份15元或更低水平。
利用离婚冷静期,对夫妻之间的婚姻危机,通过调解和好的方式结案,改变了过去通行的对初次离婚诉讼案件,被告坚决不同意离婚,在无法定离婚情形时,径行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简单做法。湖滨区法院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中,积极尝试推行离婚冷静期的做法,具体分为案件审理中和结案后两个阶段,审理中一般为7至15天,结案后一般为三个月,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一次。
被告闫女士辩称,其同意离婚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要求黄先生支付其精神损害赔偿金10万元,理由是黄先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多人存在婚外情并同居的行为。虽无直接证据证明黄先生已构成与他人同居,但该行为是对夫妻忠诚义务的严重违反,足以对夫妻关系中无过错方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损害,黄先生对此存在重大过错,因此,闫女士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许川老师说:这不是为了男人,而是真正为了你自己好。1. 判断离婚是冲动还是抉择。心理学家曾说,关系再好的夫妻,一生也有200次想要离婚的念头,觉得他不好了,不开心了,在婚姻里感觉找不到自己了,这些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情况,很多夫妻也和你一样,你
海明威《老人与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每个人的精神,都比自己想象中要坚韧。但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认清这个真相。轻易被生活打败的人,遇到挫折就认输的人,都是让精神沉睡的人,他们并没有尝试过利用
一个男人,本事不大,但是顾家,挣五千块钱,除了自己吃饭加油外,全部上交老婆,老婆在家带孩子,最小的孩子也该读五年级了,女人不上班还处处抱怨,嫌弃男人没本事,满足不了她的生活所需,给她买不上漂亮衣服,化妆品。
其实,我对这段婚姻也是真的厌倦了。段飞鼓起勇气认真说这话的时候不敢直视家宜的眼睛,他很是打怵她那种能钻透厚厚墙壁般的犀利目光。同时也怕她的毒舌,随时发射的毒针能够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出乎意料的迅捷速度刺进完好的肌肤准确无误直接扎到心脏。
导语《民法典》实施一年多了,其中的婚姻家庭篇对离婚做了详细的规定。正文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实施,其中的婚姻家庭篇取代了原来的《婚姻法》。现在,离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